《三国之仲氏太子小说》 第19章
内容试读
赠字自然不是侮辱,而是莫大的尊重。
《礼记·曲礼上》:“男子二十,冠而字。
意思就是男子成年后才会被取字,表示他们已开始受到人们的尊重,不能再直呼其名了。
因此这场宴席,便是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始了。
然而在平和的表象下,暗流却在涌动。
袁耀、刘晔和郑宝三人进入主帐。
袁耀身份贵重,又有官职在身,当仁不让居于主位。
刘晔和郑宝对坐而座。
三人刚一落座,侍者便端上了热气腾腾的肉菜,倒满了酒盏。
刘晔先提议共饮一杯,袁耀也举起了酒盏。
郑宝却看着眼前的酒盏犯了迟疑,接着便拱手歉声道:“请恕在下不会饮酒!”
“今日能得见袁都尉和子扬先生,实属宝三生有幸!”
“愿与二君满饮此杯,但之后不能再喝了,还请恕在下失礼!”
刘晔听到郑宝说他不会喝酒,一副吃惊的神色。
在他的印象中,像郑宝这样草莽出身的豪强,不说嗜酒好酒吧,怎么也不会滴酒不沾!
他这就纯属是对郑宝这样出身低微,以勇知名的人有偏见了。
袁耀也知道他的吃惊不是装出来的,因为他知道刘晔的计划的最重要一环就是灌醉郑宝。
但郑宝一开场就做出了表态,刘晔便是预感到了自己计划怕是不会像想象的那般顺利了。
不过还好,今天的第一计划,是先让袁耀进行招抚。
招抚不成,他再按自己的计划将郑宝直接斩杀。
郑宝也不等袁耀和刘晔两人开口同意,先是将自己酒盏的酒灌了下去。
然后只见郑宝的脸庞,以肉眼可见的速度,开始发红。
这郑宝还真没说谎,他是真不会喝酒!也不能喝酒!
酒精过敏啊这是!
袁耀和刘晔也只能满饮一杯。
刘晔开口道:“今日帐外也是摆了酒菜饭席,郑帅身后这些兄弟,恐怕都是空着肚子赶路跑船来的,不如也出帐上席,吃饱喝足!”
也不等郑宝同意,刘晔和袁耀一对眼色,同时挥手让身后的侍从出去。
刘晔这边只剩下了一个戚寄列席陪同。
郑宝生性谨慎,但是帐篷里袁耀一方只坐了三个人,自己这边连坐带站十来个人。
便只能挥手让小头目们都出去,只留下两个地位较高的头领列席在他下方。
小头目们出去时还你推我搡的,生怕自己慢一步,帐外的美酒好肉就都没了。
郑宝看得不免黑脸。
众人吃了点东西,先垫了下肚子,在坐等郑宝带来的那头牛被宰杀下锅的空隙,三人这才开始了又一番客套互捧。
刘晔很会把控宴席节奏,始终让帐内氛围适中,尽管郑宝多次坚决推辞刘晔的劝酒,也没让气氛冷淡下来。
期间帐外袁耀和刘晔手下,也纷纷打着敬酒的名义进来劝酒。
不论袁耀手下的戚寄、秦翊和袁宝如何攀关系;亦或是刘晔手下的剑客,说他有多么敬仰郑宝响彻淮南的任侠之名。
郑宝只是面不改色,坚持滴酒不沾。还一直注意帐外动静,时不时借小解之名出帐察看。
但这些也全非无用功,倒是成功灌醉了郑宝身旁的两个大头领。
这也终于让策划准备这一切的刘晔稍微心安了一些。
酒是灌不下去了,袁耀只能开启正题。
“郑兄拥众万余,足称一方豪杰,不知今后有何打算?”
郑宝心道一声,该来的还是来了。
他也没打算隐瞒自己的谋划打算,暗暗按着腰间佩刀,直视袁耀道:
“如今中原多战事,早晚殃及淮南。”
“我欲携众南下江表,不知袁兄和子扬兄以为如何?”
当着袁术长子的面,说要裹挟人口去往别处,郑宝也已做好了面对袁耀变脸的准备。
袁耀故作好奇状:“郑兄就没有想过,像前段时间的雷薄、陈兰一样,举众投效于我父亲军中!”
“以郑兄才干,在我父亲帐下必然能位居雷、陈二人之上!”
见袁耀果然表现出了招揽拉拢之意,郑宝心说今天果然是让我猜中了!
自己派人连请了好几次刘晔,都被刘晔找借口或者躲着不见。
寿春来了个都尉,就突然邀请自己相见了。
但凡脑子正常,都能猜到这个都尉和刘晔想干什么,不过就是看上了自己的上万部众!
郑宝来时就想好了说辞,此时不慌不忙道:
“雷薄、陈兰虽然不是世家士族出身,但雷、陈二姓都是本地的强族大姓。”
“宝起于微末,从不敢想与大人们同列。”
“况且宝虽号称万余众,但说出来不怕袁都尉笑话。宝寨中青壮者不过三四千人,若是这些人都随宝投效尊父家中,寨中七八千妇孺老幼又靠谁养活?”
剩下的话郑宝欲言又止,但是袁耀也全都听明白了。
郑宝根本信不过高高在上,不知民间疾苦的袁术。
按照袁术征兵抽丁的办法,郑宝这万余人他不把男丁全部征发完是不会罢休的。
而且袁术连对非嫡系军队的粮饷并不一定保障,更别提对于普通百姓的横征暴敛了。
到时候不光郑宝及其手下兵众吃不饱饭,而且其亲眷家属早就饿死了。
雷薄和陈兰后来就是这个原因,又反了袁术,率部跑到灊山占山为王的。
最搞笑的,还是袁术最后自己无处就食,反过来要投奔雷薄陈兰,还惨遭拒绝。
一想起自己这个治理地方如同蝗虫过境的亲爹,袁耀也是一阵头大。
这时刘晔开口道:“就算郑帅不愿举众投于诸侯,也不应驱略士民离开淮南!”
“自中平以来,黄巾虽使得天下大乱,但淮南一直以来还算太平。”
“眼下的淮南虽然初逢战乱,但仍地广粮丰,还远远没到残破不堪需要远走避难的程度。”
“郑帅为何要选择率众远走他乡呢?”
“难道郑帅的部众都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吗?”
郑宝却有自己的想法:“如今诸侯争雄,淮南早晚也会被殃及。”
“我虽聚众一方,但也不能与诸侯对抗。”
“不如提早携众南下江表,择一无主之地开荒种田,在这乱世自保性命!”
“诚如先生所言,我寨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愿背井离乡。”
“宝数次相请子扬先生,便是想让子扬先生来倡导我的想法!”
你想的倒是挺美!刘晔心中冷哼一声。
刘晔自然是不愿意离开淮南的。
尽管他也十分欣赏郑宝的骁勇才干,但却坚决不会听从郑宝驱略民众渡江南下的计划。
笑话!你郑宝去了江南还能继续当你的一方豪强。
但我刘晔一个淮南士人,去豫章这样一个“无公卿之家”的地方,还有什么未来可言?
“此策,恕刘晔不能从之!”刘晔直截了当拒绝道。
郑宝也是没想到刘晔会当面拒绝,而且拒绝得这么干脆!
“但刘晔知道有人,能倡导郑帅的南下之策!”
郑宝跌落到谷底的心情瞬间又被吊了起来,连忙探身问道:
“先生所指何人?”
问完似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,郑宝又叹气道:
“纵然有其他人愿意倡导此事,也皆不如先生在郡县的人望,唉……”
“倘若那人,是我呢?”
袁耀张口却如同在郑宝耳旁放响了一颗炸雷。
郑宝一副难以置信的神色:“袁都尉你……”
“没错,就是我!”
“我愿意倡导你的南下江表之策!”
郑宝的第一反应是,眼前的袁大公子,是不是脑子不太好使,还是哪根筋搭错了。
他难道不明白这会削弱其父的势力吗?
郑宝讪笑道:“袁兄就莫要开这种玩笑了!”
袁耀一脸严肃道:“我绝非戏言!”
“如果郑兄能答应我的条件,我不仅会倡导郑兄的南下之策,还会保障郑兄寨中的部众南下后,有充足的粮草渡过开荒之年!”
见袁耀脸上毫无作伪之色,郑宝只得正色道:“袁兄有何条件?”
袁耀看着郑宝,开口道:“我的条件就是……”
“郑兄及你的部众,今后需唯我是从。”
不等郑宝开口,袁耀抢先一步道:“我亦知郑兄有言在先,不愿与雷薄、陈兰一样投靠于我父亲帐下!”
“也知道郑兄所忧虑的,大概有两点。”
“郑兄所虑其一,是怕一旦带走精壮投军,而家眷老小又不能随军,这些人生存将难以为继!”
“其二,是郑兄觉得自己出身低微,在我父亲那里不会受到重用。”
郑宝点点头,这两点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。
袁耀忽然话锋一转道:
“家父虽然以左将军领扬州牧,但扬州六郡,家父现在只得九江、庐江二郡。”
“想必郑兄最近也听说了,家父派了孙策增兵去打横江口,要攻取吴郡和会稽郡的事吧!”
郑宝答道:“此事近日有所耳闻!”
“吴郡和会稽郡既然由孙策去攻打了,那扬州六郡剩下的丹阳、豫章二郡,是不是也应派人去平定呢?”
郑宝似有所悟:“难道袁公是要派袁公子,率军去平定丹阳和豫章二郡?”
袁耀撒谎从来不带脸红的:“正是如此!”
“只是家父的数万大军,择日要出征徐州,已是给我调拨不出来多少兵马。”
“家父便是派我,带了三十车财货来赠予郑兄,望郑兄助我一臂之力!”
郑宝到这里总算是听明白了袁耀要干什么。
袁耀也继续为他分析利害:
“而郑兄所忧虑的,在我这里都不是问题!”
“其一,我将与郑兄及部众一起渡江南下,同生死共患难。”
“我父亲授我节制郡县以下,有我在,自当为郑兄部众择一沃土之地开荒种粮,必保众人衣食无忧!”
袁耀说着拍了拍手掌,袁宝便立刻手执节杖走进了帐内,展示给郑宝看。
袁耀走的时候从袁府拿了很多符节,自己家的事,也不能叫偷对吧!
“其二,郑兄和你的部众,今后只唯我是从。”
“我父亲麾下数万大军,帐下数十员战将,郑兄要想出头必然不容易!”
“但郑兄若投我,则必为我麾下大将!”
袁耀的一番话,也瞬间点醒了郑宝。
他立刻意识到自己面前摆着一个能让自己一步登天的机会。
袁术出身四世三公之家,而且成为五世三公只是时间问题。
那一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也不是白吹的。光是最近几年经汝南袁氏表奏任命的州刺史郡太守,两只手都数不过来了。
至于什么县令一级的官员,袁家都懒得给朝廷写表文表举了。
而作为拥兵一方的诸侯,袁术的势力还在不断发展,是天下最强的诸侯之一,不是没有称霸中原的可能。
而袁耀贵为袁术嫡长子,将来袁术之位非他莫属。
自己如果能在这个时候效忠于袁耀,必然为其倚重。
待袁耀掌权继位,自己不也就是元勋之臣了?
郑宝从来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,但他也从没像这次下决定下得这么果断。
“承蒙袁都尉看得起,我郑宝自此愿为袁都尉驱使!”
看着跪伏于地的郑宝,袁耀也松了口气。
以利导之,以害谕之。
要是跟你讲不清这些道理,那我只能让刘晔砍了你,然后再去跟你那些小弟讲道理了。
旁边的刘晔也是长呼一口气,看来今天自己是不用沾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