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沈姝李煊小说》 第17章
内容试读
里面是一个身穿官服的无头男尸!
还好沈姝主仆坐在马车之中,并没有看到那等骇人情形。
出了这么大的事,对方又是有官阶在身的人,只能上报给京兆府。沈姝几人自然也只能退回巷口等着。
不到半个时辰,衙门就派人过来。这次居然是直接由大理寺接手了这个案子,来人正是李煊。
一看是国公府的马车,沈姝和玉镯早已被衙门来人请到了旁边的院子里,此刻旁边摆了一盏茶,可刚刚那血腥味实在是过大,到此时沈姝胃里还翻腾的难受。
李煊进来的时候,就看到美人儿脸色苍白,双眉紧蹙,没来由的就想去将她眉间的不快给抚平。
今日公务在身,李煊轻咳一声,见沈姝忘了过来,便开始询话。
“本官乃是大理寺左少卿李煊,今日关于周大人遇害一事向你们盘问。”。李煊完全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。
沈姝自然知晓其中的意思,微微的点了点头。
“你们是什么时候发现的马车?”,等文史开始记录卷宗的时候,李煊便开始盘问。
“我们发现的时候,大概就是未时三刻,当时我的车夫看到对方有马车驶入巷道,便主动的退回到巷道口让行,可......”,剩下的可能车夫比自己要清楚的多,沈姝也就一句带过。
“当时我跟我们家小姐在车上,确实闻到了很重的血腥味!”,询问玉镯的时候,玉镯也如实道来。
“大人,我刚到巷口,就看到对方的车夫头戴斗笠,双手抱在胸前。做我们这行的,平日里出工会很冷,双手抱在胸前是很多车夫的习惯。我见对方不抬头,跟主子禀报后,退到边上让行。可刚巧这路年久失修,有一块石头被车辙压得突了出来,对方车轮压在上面,马车夫就直挺挺的栽到到地上。马车上也没什么标志,我便拉开车帘查看是哪家出了事,还能不能请郎中过来救治。就看到车上的无头男尸周大人。”
先前衙役过来的时候,已经确认死者就是右曹郎中周见琛周大人。
要不为何能够惊动大理寺?
此时,属下验完尸体便进来禀报,“少卿大人,死者伤口平整,可见应该是用锋利的武器斩下。车夫则是一刀封喉,从现场的血迹来判断,可见此地根本不是第一现场。还有卑职还在周大人的衣袖处,发现不少脂粉。这条巷道,也刚好可以通向怡红院。”
李煊的眼神暗了暗,心中已经有了思量,不管这周大人是被何人所杀,这次倒是可以挖出不少周大人的秘辛出来。
听到属下禀报,周大人袖口处有不少脂粉,在联想其刚入国公府的时候,眼前的表妹便能闻出三婶用的花露有问题,便知道她在识别味道方面,还是有不少天赋的。
便转过头对沈姝说道:“不知道沈姑娘可否帮忙辨认一下那脂粉的味道?”
还在强压下胃中恶心感的沈姝,猛然听到李煊的问话,那压下去的恶心又往上涌了,李煊肉眼可见的,沈姝的脸色又苍白了几分。
李煊也发觉,可能是自己的话给沈姝造成了歧义,忙解释道:“表妹莫怕,不知道用手帕沾了那脂粉过来,表妹能否分辨得出?”
沈姝的脸色终究缓了过来,不过仍旧拿手帕捂住口鼻,只剩下一双湿漉漉的杏眼在外,看得是楚楚可怜。
李煊从怀中掏出手帕,递给站在门口的赵八。
赵八心中还在嘀咕,用这手帕去蹭点脂粉过来,就能分辨得出脂粉,主子这是想的啥馊主意?
不过作为下属,虽然不太赞成主子的做法,但执行能力是完全没问题的,也就半盏茶的时间,赵八就将那手帕送了过来。
还别说,怕那沈姑娘难以分辨,赵八还特意多蹭了两下。
沈姝拿过帕子,扑鼻而来的是一股浓烈的脂粉味道,里面用料最多的应该是桂花,其次还能闻到香茅的味道,荷花的香味。
可以断定,调香之人哪里懂得各种香味之间的相辅相成,相得益彰,而是将很多味道浓烈的材料混合在一起,但每种材料的用料又比较考究。最开始沈姝脑中跳出的是,这脂粉制作成本可不低。
在那浓烈的香味后面,沈姝还可以闻到一股冷冽的气息,好像似曾相识,但脑子里面又捕捉不到踪迹。
这时李煊开口了,“大理寺这边带过来的仵作说了,这脂粉可能是出自怡红院。”
那周大人确实在怡红院有个老相好,十多年前还在府中闹着要将那花娘纳进府中,无奈家中元妻乃是河东狮吼,周大人折腾一通,还是没能如愿。
听到李煊的话,沈姝也只能如实回答,“很多味道在外行人看来,可能都差不多。但在擅长调香的调香师面前,每一种香料所加的量,和加的次序不一样,都会有些许的差别。这个要实地闻过之后才能做决断。”
沈姝的话才说完,就听到门口一个老者说道:“姑娘说得确实没错!这每种香料的用量多少和加入的次序,制作方法不一样,味道确实会有出入。不过我们普通人很难分辨而已,想不到小姑娘年纪不大,倒是见识不少!”
来人是一个头发胡子花白的老者,平日里都在太医院当值,今日刚巧碰到李煊,便跟着一起过来了。
想不到还能遇到这么有趣的一个小姑娘。
刚刚的味道他也闻了,确实是那些花娘们经常用的脂粉,也就起了逗弄之心。
“小姑娘,有没有兴趣跟我打个赌。如果我输了,我这几年才攒材料做的玉肤膏全部给你,好像也只有五瓶了。如果你输了,你就来给我当个小药童怎样?”
“季老!前一久我新得的梨花白味道不错,今天晚上就给您送过去?”,李煊看到沈姝脸上表情不自然,只能将话题岔开。
这边问询完,沈姝主仆也没有看铺子的心思,便坐着马车回府。
才到傍晚,永寿堂老夫人那边又过来传话。